本文来源:www.shengmingbaoxun.com


 

常用滥用经文:针眼是什么?

作者卡梅隆·布特(Cameron Buettel

 

我刚信主的那几年,接触到一些很差的圣经老师,在以人为中心的教会聚会。起初我没有察觉,但最后我很难忽视很多随意解经的现象。其中一个明显例子是基督与年轻富人交谈的经文。《路加福音》1822-25节记录了这场交谈的悲哀结局。

 

耶稣听见了,就说: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就甚忧愁,因为他很富足。耶稣看见他,就说: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

 

简单阅读这段经文,骆驼穿针眼的意思应该不难明白(参看太1924;可1025)。但是我听见牧师对这节经文有着各式各样的强解,偏离了基督原本清晰直白的意思。不仅在我原来的澳大利亚教会中是如此,在欧洲和美国也一样。这些解释仅仅基于臆测和未证实的考古资料,扭曲原本明了的夸张修辞,得出偏离本义的结论。

 

他们通常这样解释这节经文:基督不是在说实际的针眼——否则实在太荒谬。他其实指的是耶路撒冷城的一个窄门,当地人称之为针眼。这扇门太窄,骆驼如果不将膝盖曲成一团,就无法通过——这说明了我们需要谦卑来到主前。

 

这样的解释似乎很有道理。毕竟,我们需要谦卑,如果你不读《路加福音》的后两节经文的话:听见的人说:这样,谁能得救呢?耶稣说: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却能。(路1826-27)。

 

基督的比喻再清楚不过。他的意思不可能是富人只有谦卑才可能得救。让一匹骆驼屈身挤过窄门也许很难,但这不需要神的介入。从上下文看,他的意思只可能是:自我救赎就像使一个负重的庞然巨兽穿过缝衣针眼一样不可能实现。没有神的介入,这不可能发生。

 

约翰·麦克阿瑟在解释这段经文时,指明这种错误解经的另一个本质问题

 

没有证据表明这道门确实存在。就算真有这道门,一个神智清楚的人也不会逼着骆驼穿过这么夸张的窄门,他们只需要牵着骆驼从更大的门进城即可。

 

他说,其实情况是这样

 

波斯人在表达不可能的事情时,也用了一个众所周知的谚语——大象穿针眼还更容易一些。犹太人学会了这个谚语,将大象替换成骆驼,因为骆驼是巴勒斯坦地区最庞大的动物。

 

因此,人们为什么费这么大的力曲解基督借比喻表达的清楚意思呢?如果我们知道竭力鼓吹针眼是门理论的都是哪些人,我们就知道原因了。

 

首先,鼓吹这种理论的人主要是主张成功神学的传道者和电视布道家,可想而知,他们不愿意因为自己奢靡的生活方式遭人诟病。基督宣告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路1824)他的听众一定很吃惊。正如约翰·麦克阿瑟的解释:财富是神的祝福标记这一观念深深地嵌在了犹太人的神学观中。今天富有的传道人同样在重复这个谎言以掠夺神的子民。还有什么比完全曲解主的话语更能将他们的赃物与主的警告隔离开来呢?

 

还有一群人也赞同针眼是门的理论,他们的理由恰恰遭到基督的斥责。这个年轻的富有官员是犹太宗教体制的产物,他确信自己能赚取救恩,这直接反映了法利赛以人为中心的律法主义。

 

想想他最开始的问题: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路1818)。约翰·麦克阿瑟解释道:出于律法主义的自义心理,他在寻求一件难以做到的好行为,使他能登上高峰获得永生。

 

同样,今天也有不少的牧师和教会轻视主救赎的工作,藐视基督的这段话,将信仰视作纯粹的决定,以为悔改只是改变想法。他们用以人为中心的决断主义代替以神为中心的福音和重生,把救恩看成人谦卑的结果,不论这有多难。

 

正如约翰·麦克阿瑟所说,这种做法违背了基督的本意和福音的真理。

 

这个形象而夸张的比喻所要表达的意思很明显,它不是说救恩很难,而是说人无论使用怎样的手段也不可能得救,就算是富人也不能。罪人发现罪疚,心中惶恐,他们甚至渴望与神建立关系,得到他的宽恕和平安,但是他们不能像原来一样受私欲控制,以为他们可以和神谈条件。这个年轻人就是一例。

 

针眼是门的理论并不是假教师的专利。由于这个理论出现已久,而且被广泛教导,甚至一些忠心的教师,因为疏于考察经文,也接受了这一错误解释。令人悲哀的是,错解不仅以讹传讹,也导致我们失去一次敬拜的机会。为什么呢?

 

神借着《路加福音》1825节向我们清楚表明,人无法用任何手段自我救赎。完全无能为力是福音的重要部分,它强调除非神在一个人心中做工,否则那人永远不可能得救。除此以外,它还强调了神确实会施恩救人。因此,我们应当谦卑地赞美神和救主。

 

Copyright 2017, Grace to You, www.gt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Used by permission.

This article originally appeared here at Grace to You.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